????在59年前的今天,1960年10月21日(農(nóng)歷1960年9月2日),西藏帕里地區(qū)第一次試種莊稼獲豐收。
1960年10月21日,喜馬拉雅山東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世界第一高城——帕里地區(qū),今年第一次試種莊稼成功并且獲得了豐收?,F(xiàn)在全區(qū)400多克(一克地約等于一畝)青稞、洋芋都已陸續(xù)收割。青稞稈高兩尺多,穗大粒肥,一穗多到百余粒,已經(jīng)打場的青稞一般每克產(chǎn)75公斤左右。洋芋一般每個半斤多,每克產(chǎn)500公斤左右。圓根、蘿卜、菠菜等十多種蔬菜也是豐收。圓根一個重到4公斤,水多汁甜,藏胞叫它“帕里的蘋果”。蘿卜一個有5公斤多重。
帕里屬西藏江孜專區(qū)亞東縣,是亞東到拉薩間的重鎮(zhèn)。它在群山環(huán)抱中,許多峰頂終年復(fù)蓋著白雪。這里的全年最高溫度為攝氏16度左右,最低在零下20多度,無霜期只有70天左右。它經(jīng)常被云霧籠罩著,有時6月間還下大雪。過去,到過帕里的人們都認(rèn)為這里不能生長莊稼。世代居住帕里的幾百戶藏胞,沒有一戶種地,糧食、蔬菜向來依靠外地運來,人們?nèi)勘尺\、幫零工和作小買賣為生。往年在這里也能看到一片片嫩綠的青稞苗,但是沒有一塊地的青稞收過糧食。藏胞們種這些青稞的目的是收草,賣給來往客商喂牲口。盡管這里的藏胞生活很困難,經(jīng)常買不上糧食吃,但那時誰也不愿意種莊稼。因為,他們在幾十年以前曾經(jīng)千方百計試種過,有的人還試種成功了,但在青稞快成熟時,當(dāng)?shù)胤饨ńy(tǒng)治階級卻硬叫割掉,還說什么“收了青稞帕里要死人,整個西藏也都要受災(zāi)?!?/p>
隨著平叛和民主改革的偉大勝利,帕里人民翻身當(dāng)家作主后,黨和政府領(lǐng)導(dǎo)當(dāng)?shù)厝嗣襁M(jìn)行試種。中共亞東縣委從幾十里外的嘎拉給調(diào)來500公斤生長期只要60天的青稞種籽,號召各鄉(xiāng)、各互助組普遍試種。帕里工作隊接著作了具體研究和安排,針對帕里特點提出了因地制宜地貫徹農(nóng)業(yè)“八字憲法”的措施。藏胞們普遍深翻地二至三次,深達(dá)33厘米左右,每克地最少施肥5000公斤以上,并且提前30多天下種,這樣大大提前了青稞的成熟期。9月中旬開始下輕霜,眼看快要成熟的青稞就要受損失,工作隊和氣象站又領(lǐng)導(dǎo)大家用煙熏的辦法,有效地戰(zhàn)勝了寒霜的襲擊。在整個試種過程中,工作隊和帕里各機(jī)關(guān)干部、駐軍官兵都和群眾共同參加生產(chǎn),把下種、鋤草、施肥、灌水等方法一一傳授給藏胞,一直到收割。
黨和政府無微不至地關(guān)懷,更加鼓起了藏胞們的干勁,他們從播種起就展開了愛國增產(chǎn)紅旗競賽。在以積、運肥為主的紅旗競賽中,幾天就積、運肥300多噸,平均每克地500公斤以上。60多歲的邊巴吉布,天不亮就起床摸著運肥。阿馬普布互助組的組員們晚上點著燈挖肥泥。他們把每塊試驗地都視如珍寶,作到了jīng耕細(xì)作。各鄉(xiāng)、組都有專人輪流看守和管理。